当前位置: 首页>> 组织建设
巧手秀出新天地 傈僳人民唱新歌 | 示范妇女微家系列报道(五) 之“傈僳巧手•妇女微家”
 
发布时间:2019-12-10    撰稿部门:攀枝花市妇联    选择阅读字体:【 小】    阅读次数:
 

这是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,这是一个巾帼创业的基地,这是一个民族特色文化的展示窗口,这更是傈僳姐妹共同的心灵家园和幸福乐园——这是傈僳姐妹自己共建共享的“傈僳巧手·妇女微家”。

拓宽组织覆盖,激发妇联活力,传承民俗文化,打造傈僳特色。今年以来,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省、市妇联“关于开展妇女微家建设的通知”要求,让不同层次、各个方面、每个群体的妇女都能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贴心“娘家”,真正让“党建带妇建”带出新天地、带出新动力、带出新气象,让“妇女微家”成为妇女姐妹学习交流、互助互促、共同发展的微课堂、微平台,县妇联在市妇联、县委组织部的指导下,以妇女需求为导向、以民族特色为基点、以共建共享为目标,在新山傈僳族乡新山村成立了“傈僳巧手 妇女微家”,该“妇女微家”以传承民族文化、树立巾帼典范、建立温暖之家为主旨,其负责人贺春艳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傈僳族刺绣传承人,同时也是第十三届四川省人大代表、四川省妇代会代表,立志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当好妇女代表”的她将带领新山傈僳族妇女,用一双灵巧的手,向世界展示新山之美,民族之美。

新山傈僳族村是未经民主改革,直接由原始社会跨越几种社会形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“直过民族”村,整体呈现出民族贫困面广、贫困度深,脱贫难度大的综合型整体性贫困。然而新山傈僳族世代传承的民族文化绚丽多彩,原始古朴的民风民俗沿袭至今,同时深深吸引着外界人士。该村海拔1700—2950米,辖10个村民小组,村民474户1714人,原定为省级贫困村,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2户360人,2017年全部达到脱贫标准。

近年来,在新山村的脱贫发展进程中,县委、县政府拿出了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,投入巨资深度打造新山村乡村旅游,市、县各级各部门聚集新山、助力新山,带去了前所未有的资源和支撑。新山乡党委政府更是拿出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决心,带领勤劳善良的傈僳族同胞迈出了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坚定步伐。

县、乡、村妇联抓住千年机遇,鼓励妇女姐妹带头改变千年风俗,从改变生活习惯开始,一步一步打开山门、融入开放创新的发展之中。在妇联组织的牵头带动下,创新开展了“党群同心创四好、秀丽新山展新貌”主题活动,以教、带、评、奖、促、赛6字法,引领广大傈僳族妇女带领家人成功打响了向陈规陋习告别、向文明洁美新生活并轨的攻坚战,贫困妇女的内生动力和脱贫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和激发。

目前,新山村具备了良好的旅游休闲发展基础,米易梯田风景区成为当地的一道闪亮名片,新山旅游村寨和傈僳文化展示厅丰富宣传了民族文化,“四川省第七届乡村文化旅游节”和首届中国傈僳族文化旅游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,“傈僳族祖居圣地”的成功申报,为新山乡打出了知名度,也开创了一条发展新道路。傈僳族“约德节”、“斑鸠吃水”、织布、刺绣等风俗、技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成为米易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一道绚丽风景。约德节文化被成功打造成为“四川省傈僳族文化中心”和“中国傈僳族文化乡村旅游示范县”,让新山村更加神秘而美丽,增添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。

在新山村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中,“傈僳巧手·妇女微家”积极组织妇女参加语言+技能就业、“康养+旅游+家政”旅游服务升级、草编、刺绣等各类培训;积极参与旅游文化演出,当好群众演员,展示僳傈族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;积极融入旅游文化深度挖掘;参与约德节、刺绣、织布、斑鸠吃水等本土文化和民间绝技的传承中。傈僳族妇女真正跨出了千年发展的关键一步。

下一步,“傈僳巧手·妇女微家”将积极落实上级妇联“乡村振兴·巾帼建功”行动,坚持落实乡新山党委政府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的工作思路,注重文化传承与技能培训。按照“康养+旅游+脱贫+”的发展思路,积极团结带领该村妇女在现有的良好发展基础上再添一把火、再助一份力,重点发展手工技能制作产业。通过培训和推广,引导该村妇女传承傈僳族文化项目,积极投入手工刺绣,开发制作具有傈僳族特色的背包、服装、手编工艺品,实现傈僳族妇女创新创业创造和居家灵活就业的目标。

奋斗书写传奇,拼搏创造辉煌。我们坚信!“傈僳巧手·妇女微家”通过培训和传承傈僳族文化项目,一大批手工刺绣的、具有傈僳族特色的背包、服装、手编工艺品将成为受游客喜爱的旅游产品,成为新山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新兴产业,同时也将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,推动新山村傈僳族群众彻底摆脱困境、实现全面小康的一个最佳产业途径

 
 
欢迎第位访客

四川省攀枝花市妇联 版权所有
攀枝花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技术支持
IPC备案号:蜀ICP备1020186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