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> 家儿工作>>儿童关爱工作
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——“爱心妈妈”徐珺的温暖故事
 
发布时间:2025-01-22    撰稿部门:攀枝花市妇联    选择阅读字体:【 小】    阅读次数:
 

 “我希望我的关爱像一朵火花,在他们需要的时候,能看见光亮和感受到温暖,能陪他们走过那些对于他们来说很艰难的日子。”说这句话的人,是一位名叫徐珺的“爱心妈妈” 。十余年来,她以专业的社工方法与无尽的爱,为10余名困境儿童点亮了成长的灯塔。

  一、缘起心动,情续扶持之路

  2015年脱贫攻坚战打响,在脱贫攻坚工作中,徐珺作为地区服务项目社工认识了小兰(化名),那时小兰只有8岁,还有一个5岁的弟弟,37岁的父亲腿部残疾没有劳动能力,母亲在弟弟出生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,奶奶年近古稀,还是聋哑人。

  徐珺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小兰时,冬日的阳光洒在她们身上。小兰正带着弟弟在地里刨萝卜吃,她那沾满泥土、皴裂黝黑的小手,还有清澈却又带着一丝迷茫的眼神,深深刺痛了徐珺的心。徐珺心想,要是有妈妈的陪伴,孩子何至于此?那一刻,她暗暗下定决心,要成为小兰成长路上的依靠,从此,成为小兰生命里温柔慈祥的“爱心妈妈”,一路陪伴她从懵懂孩童成长为亭亭少女。

  二、倾心相伴,呵护成长之路

  对小兰而言,母亲的面容早已模糊,而徐妈妈的陪伴却成了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项目服务的周末小课堂,是小兰每周最盼望的时光。在这里,她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得到徐珺老师的热情赞扬与鼓励。

  徐珺每次下乡,包里总会带着梳子和指甲钳,她温柔地对小兰说:“小兰,咱们说好了,下次见你,小手可要洗干净哦。”从那以后,每个周末,小兰都会洗净小脸和双手,等着徐妈妈给她梳头发。每次见面,两人都会紧紧相拥,这简单的拥抱,传递着无尽的温暖与爱意。

  徐珺不仅关注小兰的生活细节,更注重培养她的生活习惯和自信心。她带着小兰整理房间,教她叠被子、打扫卫生,传授女孩子应懂的卫生健康知识。在徐珺的悉心教导下,小兰不仅养成了良好的习惯,还勇敢地担任了周末小课堂的小班长,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开朗自信。

  徐珺时刻关注着小兰成长的每一步。青春期时,她为小兰准备了《妈妈送给青春期女儿的枕边书》,耐心叮嘱各种注意事项;彝族年的红包、春节的新衣、开学季的书包、学习用的辅导书籍……只要是小兰需要的,徐珺都会第一时间送到她手中。小兰生日时,徐珺会精心准备蛋糕,送到学校与同学们一同分享。年复一年,照顾小兰成了徐珺生活的日常,孩子的冷暖、健康和学习,桩桩件件都牵动着她的心。

  母亲节时,小兰给徐珺发信息:“祝妈妈节日快乐!”徐珺回复:“谢谢你记得我,宝贝。”小兰则回应:“不谢,您就是我的妈妈呀。”这一刻,徐珺“徐妈妈”的爱已在小兰心中扎了根。

  三、长情守护,助力梦想之路

  2024年6月,小兰中考成绩公布,虽不太理想,但她第一时间告诉了徐珺。在择校的关键时期,徐珺从专业角度出发,为小兰提供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。一开始,小兰选择了县城附近的一所职业高中,徐珺引导她结合自身优势和不足,分析适合的专业。最终,小兰选定了成都志翔职业技术学校。然而,从未出过远门的小兰,心中满是恐惧。徐珺毫不犹豫地说:“别怕,有我在。”开学前,徐珺帮小兰申请了困难生活补贴,手把手教她用12306软件买火车票。之后,两人一同踏上求学之路。一路上,徐珺教小兰如何用手机导航、怎样乘坐地铁、住酒店要注意什么。开学当天,徐珺陪着小兰报到、复印资料、排队体检、找寝室、买生活用品、铺床……事无巨细,她把一位母亲该做的都做了。看着小兰第一次坐动车的兴奋、第一次坐地铁的忐忑、第一次走在成都街头的迷茫,徐珺坚定了自己的陪伴。

  在学校里,小兰勤奋努力,军训获得标兵奖状,第一时间分享给徐珺;班干部竞选遇到困惑,她向徐珺倾诉;运动会上取得名次、节日表演的视频,她都第一时间与徐珺分享。在徐珺的陪伴下,小兰迅速融入了新环境,成绩进步显著,与老师和同学相处得十分融洽,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。

  徐珺说:“这不是单方面的付出,而是双向的滋养。被孩子们记挂,被他们需要,这就是我作为‘爱心妈妈’的幸福,也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。”她的善举感染并带动了更多志愿者成为“爱心妈妈”。

  徐珺,一位中共党员,身兼社会工作师、社会工作实务督导等多个身份,作为米易县乐阳社会工作者协会创始人、米易县社会工作服务联合党支部书记,她用十多年的坚守,书写着爱的篇章。她先后荣获“米易县巾帼建功标兵”“四川省扶贫助困最美家庭”等诸多荣誉。未来,相信徐珺会继续携手更多“爱心妈妈”,为困境儿童的成长遮风挡雨,让爱与温暖延续。

 
 
欢迎第位访客

四川省攀枝花市妇联 版权所有
攀枝花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技术支持
IPC备案号:蜀ICP备10201864号